- 以學生為主體,強調適性學習
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,才能接納、理解、幫助及重視學生的知識建構和意見表達。因此,學校必須營造人性化的安全教育情境,讓每一位學生在每一間教室中,都能盡性地學習。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,把每一位學生都帶上來。
- 以教師為核心,尊重專業自主
在學校的經營中,行政只是手段,教學才是目的,行政必須支援教師。因此,學校必須尊重每一位教師的專業,建構和諧成長的教學環境,讓每一位教師在每一間教室中,都能盡情地教書。用好老師來實踐好課程,用好課程來實踐好教育,才能培育出好的人才。
- 以家長為後盾,鼓勵多元參與
家長擁有教育參與權,是本於親權延伸的自然權利及義務,學校必須予以尊重。因此,學校必須建立可靠的機制,獲得家長的信任,鼓勵家長積極關心孩子的學習與成長,參與校務的規劃與發展。唯有學校與家長互助合作,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,才能使家長的參與成為學校的助力。
- 以社區為資源,促進共存共榮
學校本來就是社區的一部分,而社區也是學校教學場域的一部分。因此,學校不能關起門來辦教育,必須走出校園,積極與社區互動,結合社區資源來推動校務,使學校成為社區學習中心,與社區建立生命共同體的情感,共存共榮,才能使學校永續發展。
- 以學校為本位,形塑永續願景
學校本來就是社區的一部分,而社區也是學校教學場域的一部分。因此,學校不能關起門來辦教育,必須走出校園,積極與社區互動,結合社區資源來推動校務,使學校成為社區學習中心,與社區建立生命共同體的情感,共存共榮,才能使學校永續發展。
- 以和諧為文化,營造優質校風
學校氣氛和諧,才能凝聚向心力,建立學校經營發展的共識。因此,必須重視處室間的溝通協調,傾聽師生及家長意見,形塑人性化的校園民主氛圍,建立校園倫理,促進團結合作,形成溫馨校園文化,才能營造優質的校風。
- 以績效為指標,提升教育品質
要確保學校有優質的教育品質,必須在學校的組織經營、組織管理、核心活動及公共關係等各層面,強化績效責任,加強內部控管,落實自主管理制,才能有效發揮學校整體教育效能,提升教育品質。
- 以創新為動力,發展學校特色
隨著社會多元化的腳步越來越快,台灣的教育環境也跟著在改變,學校教育必須積極因應,才能永續經營。因此,學校教育不能再閉門造車,應摒棄傳統的教育觀念、教學方法、學習型態及學校經營方式,力求觀念與組織的革新,並形塑開放與創新的學校文化,以創新為動力,才能有效發展學校特色。
校長辦學重點:
- 落實品德教育
強化生活教育的要求,期使學生能確實建立「打掃應對進退,守時守分守紀律」的做人做事基本信念,以形塑完善的建全人格。
- 落實教學正常化
唯有按部就班的紮實教學活動,才能確保學生的學習品質,彰顯出良好的績效。
- 發展學校及各科特色
由下而上,充分溝通,凝聚共識,形成願景,以創新為動力,積極發展學校本位課程,確實落實執行,持之以恆。
- 全方位行銷學校
強化績效責任觀念,積極創造經營績效,有效運用各項資源與管道行銷學校。
- 強化完全免試推動工作
加強與國中連結,提供社區國中學生職業試探、職涯體驗課程,協助國中實施進路輔導。
- 厚植優質化績效
在優質化計畫的長期執行成果上,持續深化實施課程與教學,達成全面優質,迎向卓越。
- 落實多元智能教育
紮實基礎學科能力,提升技能水準,永續產學合作,扶植優質社團,強化學術研究(專題製作、科學展覽、小論文等),輔導學生進路、…等等。
- 做好類科轉型準備
群科跨領域課程整合、科課程轉型及科定位轉型。